树链剖分

树链剖分的思想及能解决的问题

树链剖分用于将树分割成若干条链的形式,以维护树上路径的信息。

具体来说,将整棵树剖分为若干条链,使它组合成线性结构,然后用其他的数据结构维护信息。

树链剖分 (树剖/链剖)有多种形式,如 重链剖分长链剖分 和用于 Link/cut Tree 的剖分(有时被称作“实链剖分”),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特别说明时),“树链剖分”都指“重链剖分”,本文所讲的也是“重链剖分”。

重链剖分可以将树上的任意一条路径划分成不超过 O(\log n) 条连续的链,每条链上的点深度互不相同(即是自底向上的一条链,链上所有点的 lca 为链的一个端点)。

重链剖分还能保证划分出的每条链上的节点 dfs 序连续,因此可以方便地用一些维护序列的数据结构(如线段树)来维护树上路径的信息。

如:

  1. 修改 树上两点之间的路径上 所有点的值。
  2. 查询 树上两点之间的路径上 节点权值的 和/极值/其它(在序列上可以用数据结构维护,便于合并的信息)

除了配合数据结构来维护树上路径信息,树剖还可以用来 O(\log n) (且常数较小)地求 lca 。在某些题目中,还可以利用其性质来灵活地运用树剖。

重链剖分

我们给出一些定义:

定义 重子节点 表示其子节点中子树最大的子结点。如果有相同的,任意取。如果没有子节点,就没有。

定义 轻子节点 表示剩余的子结点。

从这个结点到重子节点的边叫 重边

到其他轻子节点的边叫 轻边

若干条首尾衔接的重边构成 重链

把落单的结点也当作重链,那么整棵树就被剖分成若干条重链。

看一张图就明白了

HLD

实现

树剖的实现分两个 DFS 的过程。伪代码如下:

第一个 DFS 记录每个结点的深度(deep)、子树大小(size)。

1
2
3
4
5
6
TREE-BUILD-DFS(u,dep)
    u.deep=dep // 记录深度
    u.size=1
    for v is u's son
        u.size+=TREE-BUILD-DFS(v, dep + 1)
    return u.size // 返回该节点对应的子树的大小

第二个 DFS 记录每个结点的重子结点(heavy-son)、重边优先遍历时的 DFN 序、所在链的链顶(top,且应初始化为结点本身)。

1
2
3
4
5
6
7
8
TREE-DECOMPOSITION-DFS(u,top)
    u.top=top // 记录所在重链的链顶
    u.dfn=++tot // 记录结点的DFN序
    for v is u's son //找重儿子
        if(v.size>hvs)hvs=v.size,p=v
    TREE-DECOMPOSITION-DFS(v,top) // 重边优先遍历
    for v is u's son // 遍历轻边时,以自己为链顶
        if(v!=p)TREE-DECOMPOSITION-DFS(v,v)

给一个具体的代码实现吧。

我们先给出一些定义:

  • fa(x) 表示节点 x 在树上的父亲。
  • dep(x) 表示节点 x 在树上的深度。
  • siz(x) 表示节点 x 的子树的节点个数。
  • son(x) 表示节点 x重儿子
  • top(x) 表示节点 x 所在 重链 的顶部节点(深度最小)。
  • tid(x) 表示节点 x时间戳 ,也是其在线段树中的编号。
  • rnk(x) 表示时间戳所对应的节点编号,有 rnk(tid(x))=x

我们进行两遍 DFS 预处理出这些值,其中第一次 DFS 求出 fa(x),dep(x),siz(x),son(x) ,第二次 DFS 求出 top(x),tid(x),rnk(x)

给出一种代码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void dfs1(int o, int fat) {
  son[o] = -1;
  siz[o] = 1;
  for (int j = h[o]; j; j = nxt[j])
    if (!dep[p[j]]) {
      dep[p[j]] = dep[o] + 1;
      fa[p[j]] = o;
      dfs1(p[j], o);
      siz[o] += siz[p[j]];
      if (son[o] == -1 || siz[p[j]] > siz[son[o]]) son[o] = p[j];
    }
}
void dfs2(int o, int t) {
  top[o] = t;
  cnt++;
  tid[o] = cnt;
  rnk[cnt] = o;
  if (son[o] == -1) return;
  dfs2(son[o], t);  //优先对重儿子进行dfs,可以保证同一条重链上的点时间戳连续
  for (int j = h[o]; j; j = nxt[j])
    if (p[j] != son[o] && p[j] != fa[o]) dfs2(p[j], p[j]);
}

重链剖分的性质

树上每个节点都属于且仅属于一条重链

重链开头的结点不一定是重子节点(因为重边是对于每一个结点都有定义的)

所有的重链将整棵树 完全剖分

重链一定是链状结构;重边不会连成一棵树。

在剖分时 重边优先遍历 ,最后树的 DFN 序上,重链内的 DFN 序是连续的。按 DFN 排序后的序列即为剖分后的链

一颗子树内的 DFN 序是连续的

可以发现,当我们向下经过一条 轻边 时,所在子树的大小至少会除以二。

因此,对于树上的任意一条路径,把它拆分成从 lca 分别向两边往下走,分别最多走 O(\log n) 次,因此,树上的每条路径都可以被拆分成不超过 O(\log n) 条重链。

常见应用

路径上维护

用树链剖分求树上两点路径权值和,伪代码如下:

1
2
3
4
5
TREE - PATH - SUM(u, v) while u,
    v 不在同一条链上 if u 所在链的链顶的深度小于 v 所在链的链顶的深度
    swap(u, v)  u  u 所在链的链顶 之间的结点权值求和,累加到计数器中
    u = u 所在链链顶的父节点  u,
    v 之间的结点的权值求和累加,返回计数器的值

链上的 DFN 序是连续的,可以使用线段树,树状数组维护。

每次选择深度较大的链往上跳,直到两点在同一条链上。

同样的跳链结构适用于维护、统计路径上的其他信息。

子树维护

有时会要求,维护子树上的信息,譬如将以 x 为根的子树的所有结点的权值增加 v。

在 DFS 搜索的时候,子树中的结点的 DFN 序是连续的。

每一个结点记录 bottom 表示所在子树连续区间末端的结点。

这样就把子树信息转化为连续的一段区间信息。

求最近公共祖先

不断向上跳链,当跳到同一条链上时,返回深度较小的结点即为 LCA。

例题: 「ZJOI2008」树的统计

题目大意

对一棵有 n 个节点,节点带权值的静态树,进行三种操作共 q 次:

  1. 修改单个节点的值;
  2. 查询 uv 的路径上的最大值;
  3. 查询 uv 的路径上的权值和。

题目保证 1\le n\le 30000,0\le q\le 200000

解法

根据题面以及以上的性质,你的线段树需要维护三种操作:

  1. 单点修改;
  2. 区间查询最大值;
  3. 区间查询和。

单点修改很容易实现。

由于子树的 dfs 序连续(无论是否树剖都是如此),修改一个节点的子树只用修改这一段连续的 dfs 序区间。

问题是如何修改/查询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

考虑我们是如何用 倍增法求解 LCA 的。首先我们 将两个节点提到同一高度,然后将两个节点一起向上跳 。对于树链剖分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思想。

在向上跳的过程中,如果当前节点在重链上,向上跳到重链顶端,如果当前节点不在重链上,向上跳一个节点。如此直到两节点相同。沿途更新/查询区间信息。

对于每个询问,最多经过 O(\log n) 条重链,每条重链上线段树的复杂度为 O(\log n) ,因此总时间复杂度为 O(n\log n+q\log^2 n) 。实际上重链个数很难达到 O(\log n) (可以用完全二叉树卡满),所以树剖在一般情况下常数较小。

给出一种代码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st 是线段树结构体
int querymax(int x, int y) {
  int ret = -inf, fx = top[x], fy = top[y];
  while (fx != fy) {
    if (dep[fx] >= dep[fy])
      ret = max(ret, st.query1(1, 1, n, tid[fx], tid[x])), x = fa[fx];
    else
      ret = max(ret, st.query1(1, 1, n, tid[fy], tid[y])), y = fa[fy];
    fx = top[x];
    fy = top[y];
  }
  if (x != y) {
    if (tid[x] < tid[y])
      ret = max(ret, st.query1(1, 1, n, tid[x], tid[y]));
    else
      ret = max(ret, st.query1(1, 1, n, tid[y], tid[x]));
  } else
    ret = max(ret, st.query1(1, 1, n, tid[x], tid[y]));
  return ret;
}

完整代码

鉴于树链剖分的题目细节较多,容易打错,给出一种代码实现,以供参考。

树链剖分参考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define lc o << 1
#define rc o << 1 | 1
const int maxn = 60010;
const int inf = 2e9;
int n, a, b, w[maxn], q, u, v;
int cur, h[maxn], nxt[maxn], p[maxn];
int siz[maxn], top[maxn], son[maxn], dep[maxn], fa[maxn], tid[maxn], rnk[maxn],
    cnt;
char op[10];
inline void add_edge(int x, int y) {
  cur++;
  nxt[cur] = h[x];
  h[x] = cur;
  p[cur] = y;
}
struct SegTree {
  int sum[maxn * 4], maxx[maxn * 4];
  void build(int o, int l, int r) {
    if (l == r) {
      sum[o] = maxx[o] = w[rnk[l]];
      return;
    }
    int mid = (l + r) >> 1;
    build(lc, l, mid);
    build(rc, mid + 1, r);
    sum[o] = sum[lc] + sum[rc];
    maxx[o] = std::max(maxx[lc], maxx[rc]);
  }
  int query1(int o, int l, int r, int ql, int qr)  // max
  {
    if (l > qr || r < ql) return -inf;
    if (ql <= l && r <= qr) return maxx[o];
    int mid = (l + r) >> 1;
    return std::max(query1(lc, l, mid, ql, qr), query1(rc, mid + 1, r, ql, qr));
  }
  int query2(int o, int l, int r, int ql, int qr)  // sum
  {
    if (l > qr || r < ql) return 0;
    if (ql <= l && r <= qr) return sum[o];
    int mid = (l + r) >> 1;
    return query2(lc, l, mid, ql, qr) + query2(rc, mid + 1, r, ql, qr);
  }
  void update(int o, int l, int r, int x, int t) {
    if (l == r) {
      maxx[o] = sum[o] = t;
      return;
    }
    int mid = (l + r) >> 1;
    if (x <= mid)
      update(lc, l, mid, x, t);
    else
      update(rc, mid + 1, r, x, t);
    sum[o] = sum[lc] + sum[rc];
    maxx[o] = std::max(maxx[lc], maxx[rc]);
  }
} st;
void dfs1(int o, int fat) {
  son[o] = -1;
  siz[o] = 1;
  for (int j = h[o]; j; j = nxt[j])
    if (!dep[p[j]]) {
      dep[p[j]] = dep[o] + 1;
      fa[p[j]] = o;
      dfs1(p[j], o);
      siz[o] += siz[p[j]];
      if (son[o] == -1 || siz[p[j]] > siz[son[o]]) son[o] = p[j];
    }
}
void dfs2(int o, int t) {
  top[o] = t;
  cnt++;
  tid[o] = cnt;
  rnk[cnt] = o;
  if (son[o] == -1) return;
  dfs2(son[o], t);
  for (int j = h[o]; j; j = nxt[j])
    if (p[j] != son[o] && p[j] != fa[o]) dfs2(p[j], p[j]);
}
int querymax(int x, int y) {
  int ret = -inf, fx = top[x], fy = top[y];
  while (fx != fy) {
    if (dep[fx] >= dep[fy])
      ret = std::max(ret, st.query1(1, 1, n, tid[fx], tid[x])), x = fa[fx];
    else
      ret = std::max(ret, st.query1(1, 1, n, tid[fy], tid[y])), y = fa[fy];
    fx = top[x];
    fy = top[y];
  }
  if (x != y) {
    if (tid[x] < tid[y])
      ret = std::max(ret, st.query1(1, 1, n, tid[x], tid[y]));
    else
      ret = std::max(ret, st.query1(1, 1, n, tid[y], tid[x]));
  } else
    ret = std::max(ret, st.query1(1, 1, n, tid[x], tid[y]));
  return ret;
}
int querysum(int x, int y) {
  int ret = 0, fx = top[x], fy = top[y];
  while (fx != fy) {
    if (dep[fx] >= dep[fy])
      ret += st.query2(1, 1, n, tid[fx], tid[x]), x = fa[fx];
    else
      ret += st.query2(1, 1, n, tid[fy], tid[y]), y = fa[fy];
    fx = top[x];
    fy = top[y];
  }
  if (x != y) {
    if (tid[x] < tid[y])
      ret += st.query2(1, 1, n, tid[x], tid[y]);
    else
      ret += st.query2(1, 1, n, tid[y], tid[x]);
  } else
    ret += st.query2(1, 1, n, tid[x], tid[y]);
  return ret;
}
int main() {
  scanf("%d", &n);
  for (int i = 1; i < n; i++)
    scanf("%d%d", &a, &b), add_edge(a, b), add_edge(b, a);
  for (int i = 1; i <= n; i++) scanf("%d", w + i);
  dep[1] = 1;
  dfs1(1, -1);
  dfs2(1, 1);
  st.build(1, 1, n);
  scanf("%d", &q);
  while (q--) {
    scanf("%s%d%d", op, &u, &v);
    if (!strcmp(op, "CHANGE")) st.update(1, 1, n, tid[u], v);
    if (!strcmp(op, "QMAX")) printf("%d\n", querymax(u, v));
    if (!strcmp(op, "QSUM")) printf("%d\n", querysum(u, v));
  }
  return 0;
}

练习

「luogu P3379」【模板】最近公共祖先(LCA) (树剖求 lca 无需数据结构,可以用作练习)

「JLOI2014」松鼠的新家 (当然也可以用树上差分)

「HAOI2015」树上操作

「luogu P3384」【模板】树链剖分

「NOI2015」软件包管理器

「SDOI2011」染色

「SDOI2014」旅行


评论